芭乐视频网页版_芭乐APP最新下载网址进入安卓_芭乐视频在线网_芭乐视频黄在线观看

中學生科技網 m.lgmparts.com 您的位置:首頁>>新聞資訊>>最新資訊
閱讀文章

沙塵肆虐 20年沙塵研究紛爭不已

來源:本站 | 作者:admin | 時間:2013-01-16 15:48:49 ]

20年爭論未定 沙塵又起

防沙植物梭梭苗只需澆一次水就可成活 (南方周末記者 王軼庶/圖)

編者按:肆虐北中國的沙塵暴又要卷土重來。本周二下午六時,中央氣象臺發(fā)布消息顯示:未來三天南疆盆地、甘肅西部、內蒙古中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區(qū)有揚沙或浮塵,局部地 區(qū)沙塵暴。過去二十年中國沙塵暴研究爭論不斷,以致治理方式各異。南方周末通過甘肅民勤個案解剖以及梳理二十年中國沙塵暴研究之路,目的無他,只冀望在極端氣候日益加劇的背景之下,沙塵天氣能進一步得到治理改善。

南方周末4月2日報道 過去二十年間,中國各路專家加盟沙塵暴研究,“沙漠”派、“氣象”派和“地質”派此消彼長,從沙塵暴成因到治理方式上紛爭不已。如何設立專一機構統(tǒng)籌研究,如何理順沙塵暴治理體制,成為當務之急。

“沙漠”派VS“氣象”派

“現在沙塵暴研究處于松散、沒有主流的狀況,是一個無序的狀態(tài)?!?月25日,在蘭州的中科院寒區(qū)旱區(qū)環(huán)境與工程研究所內,69歲的陳廣庭研究員說。

他做了一個形象比喻:“這就好像盲人摸象一樣,有人摸到了腿,有人摸到了鼻子,然后各說各的,沒有一個專門的機構來負責統(tǒng)籌這個事情?!?/P>

20年時間,中國沙塵天氣研究從經費捉襟見肘到歷任國家總理親臨沙塵暴策源地視察、批示,從一窮二白到各家爭鳴,可謂波折不斷。直至今日,沙塵研究依舊在爭論。

我國沙塵暴研究始于1993年5月5日甘肅的“5·5”黑風暴。

這次建國44年來最嚴重的風沙災難,造成了85人死亡,影響范圍達100萬平方公里,整個河西走廊在4個小時之內損失牲畜12萬頭,37萬公頃耕地因沙土掩埋而絕收,直接經過損失高達6億元。

沙塵暴指的是能見度小于1公里的沙塵天氣,而黑風暴是特強沙塵暴,能見度小于50米?!?·5”黑風暴引起國家高層震驚。中國氣象局為此專門在蘭州召開了第一次國家沙塵暴研究會議。

自此,沙塵暴正式進入公眾視野。陳廣庭的同事錢正安研究員回憶說,也就是那時起全國出現了沙塵暴研究熱潮,不光氣象、沙漠研究人員,連植物方面的專家也加入了。“當時認識到沙塵暴是天氣原因,也是人為破壞、土地荒漠化的結果。但沒有確定沙塵暴源地?!标悘V庭說。

事實上,“5·5”黑風暴之前,科研界已有微弱研究成果。據錢正安回憶,在1979年,有專家發(fā)表了第一篇沙塵暴成因的學術文章?!澳瞧恼轮饕菑娬{大氣環(huán)流的影響,但觀點還不明確?!?/P>

在中國沙塵暴研究學者的眼中,“5·5”黑風暴之后,業(yè)內便出現了涇渭分明的兩種觀點:沙漠和氣象的研究人員分別強調沙漠化和大氣環(huán)流的主要作用力。

陳廣庭記得在2003年一次眾多專家向國家科技部報告的會議上,一名持“氣象”論的專家稱,近期沙塵暴活動頻繁,是因為反厄爾尼諾的大氣現象造成的。報告完畢之后,一名持“沙漠”觀點的旁聽專家立刻發(fā)言,認為觀點不準確。

“植被破壞,荒漠化才使得沙塵暴增加?!标悘V庭回憶說,“如果把原因歸結于氣象,那么人是沒有辦法的,因為現在人還沒有辦法控制天氣?!?/P>

與陳廣庭例舉荒漠化的論調截然不同的是,錢正安每次講述沙塵暴時,均以我國北方氣壓變化為索引。“作為氣象工作者,我們認為大氣環(huán)流是更重要的因素,沙源是次要原因。”錢正安說。

錢正安的判斷來自對過去50年,我國土地荒漠化面積、北方沙塵暴頻次、大氣環(huán)流變化的對照研究?!拔覈哪娣e一直在增加,但是,不同年代沙塵暴有時增強,有時減弱。這種變化是和我國北部大氣環(huán)流活動的強弱相吻合的?!?/P>

盡管兩派觀點相左,但是兩派都認同沙塵天氣的3個必要條件:豐富的沙源、強風和空氣不穩(wěn)定性。而且研究也互有交叉。陳廣庭用西風帶北移的理論解釋了今年沙塵暴增強的原因,錢正安也認為,目前治理沙塵暴,只能依靠恢復地表植被。

沙源地治理之爭

爭論并未隨著“5·5”黑風暴停止。世紀之交,我國北方,特別是北京數年沙塵暴肆虐,就此引發(fā)新一輪爭論。國家為此連續(xù)3年召開學術會議。

我國沙塵暴有四大策源地: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地區(qū)、甘肅河西走廊至阿拉善地區(qū)沙漠、內蒙古陰山北區(qū)、蒙甘寧長城沿線。這在業(yè)內達成共識,但在如何治理上,卻爭論不斷。

為了防止沙塵暴蔓延,自2000年開始,國家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計劃用10年時間改善京津及周邊地區(qū)生態(tài)。這項工程建設涉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五省區(qū)市。

然而這項保京津的工程,卻遭到業(yè)內專家反對。一次會議上,在談及京津地區(qū)的防沙治沙工作時,錢正安當時就站起來發(fā)表了不同看法:“我從西北過來的,袖子抖一抖,就有沙子出來。不能只強調保護北京,中國沙源應該是在中國西北、中蒙地區(qū)。”

除此之外,業(yè)內對沙塵天氣的主要成分也是意見分歧。

2005年,十多名專家聯名向相關國家部門上書,指出影響京津地區(qū)的主要為“塵暴”,而非“沙塵暴”。

他們認為,沙塵暴是沙暴和塵暴的統(tǒng)稱,沙暴以粗砂為主,在近地面層活動,很少能升到10至20米以上空中。塵暴中的浮塵高度,則可高達數公里,飄往全國各地。

“我們搞地質的跟氣象的不一樣,認為沙暴和塵暴不能混為一談?!鄙蠒鴮<翼n同林說。他是中國地質大學地質研究所研究員。

時隔5年,3月23日,韓同林在電話里的語氣依然激動:“過去一般認為沙塵暴是從沙地里來的。但是,通過我們研究北京的粉塵成分來看,一般含有大量的可溶鹽,鹽堿比較高。”

他繼續(xù)解釋,影響京津地區(qū)的西北方向沙漠、耕地鹽堿含量微乎其微,只有干涸的鹽湖,鹽堿含量才與北京粉塵相當。“所以北京的鹽堿成分主要來源是干涸的鹽堿湖,不是沙漠、沙地?!?/P>

韓同林等專家的觀點并未獲得主流認可。

陳廣庭和甘肅治沙研究所前所長王繼和都表示難以認同。“其實北方戈壁灘上的沙石都是鹽堿的,不一定是湖泊。一些湖泊都已經干了,揚不起塵來。他(韓同林)那種說法不全面,我們也不能說他不對,但是它(干鹽湖)占的比重小,相對作用不大?!蓖趵^和說。

更有專家認為,輿論已過度渲染沙塵天氣,以致妖魔化沙塵暴,必須認可沙塵暴的優(yōu)點。內蒙古防沙治沙協會副理事長陳安平認為,沙塵暴有許多不為人所熟知的優(yōu)點:堿性沙塵能中和酸雨;大氣微粒可以反射太陽輻射,降低地球氣溫;百萬年來沙塵氣流堆積了黃土高原等等?!吧硥m暴是大自然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里的一個生態(tài)現象,是不以人類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你想打破或者逆轉,應該是不可能的?!标惏财秸f。

最有效的治理方式?

顯然,如果韓同林等專家的理論成立,這將顛覆我國自1978年實施“三北”防護林以來的治沙策略。

“過去國家治沙主要是植樹造林,但是,北京粉塵是在幾千米高空過來的,樹林無法達到這個高度。所以,植樹造林能發(fā)展當地經濟改善環(huán)境,對北京塵暴是不起作用的。我們現在必須治理干鹽湖?!表n同林說。

正因如此,近年來,這種指向造林工程的質疑聲一直此起彼伏。

早在2006年,北京媒體就曾采訪農業(yè)部,時任畜牧業(yè)司副司長的宗錦耀表達了不滿:“防沙治沙應尊重自然規(guī)律,干旱地區(qū)適宜種草,種樹那是勞民傷財?!?/P>

更讓王繼和擔心的是,當地政府將植樹造林變成形象工程——場面很大,樹木很密。實際上,綿延數公里寬度的樹林,密度過大,也會造成樹木之間爭水,導致“栽了白栽,栽上就死,死了再栽”。

“林業(yè)局是專業(yè)部門,不是綜合機構,無形中形成了造林就行的觀點,直到現在也是這樣?!标悘V庭說。

防沙治沙法規(guī)定,國務院林業(yè)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協調、指導全國防沙治沙工作。1994年,全國防沙治沙辦公室成立,隸屬正部級的原國家林業(yè)部。1998年機構調整,國家林業(yè)部變身為國家林業(yè)局,級別降至副部級。

目前,中國防治荒漠化領導小組與防沙辦合署辦公,國家林業(yè)局局長任小組組長,19個部門為成員單位?!傲謽I(yè)部門曾經請農業(yè)部等其他部門去辦學術班講課,農業(yè)部都是派個專家來隨便講講,他們感到不被重視。”陳廣庭說。

在陳廣庭看來,治理沙塵暴包括很多方面:水土流失歸水利部門,草原種草歸農業(yè)部門,土地鹽滯化沒有對應部門管理,“應該有一個權威部門,能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才行?!?/P>

陳安平認為,更有效的方法是,加強治理資金的管控和引導,引入市場機制。然至目前,國內這個產業(yè)沒有成功案例。

Copyright ? 中學生科技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3001441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