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阿波菲斯”撞擊地球模擬圖
威脅程度不同的小行星 時報圖形劉楠制
21世紀最初的年頭里,在經歷了腥風血雨的戰(zhàn)爭、慘無人道的恐怖襲擊、印度洋大海嘯、卡特里娜大颶風以及上個月的巴基斯坦大地震之后,地球還會經受什么樣的劫難呢?
美國宇航局(NASA)稱,下一個威脅地球的就是小行星“阿波菲斯”(Apophis)。科學家稱,根據(jù)計算“阿波菲斯”的運行軌道時發(fā)現(xiàn),它將在2029年與地球擦身而過,2036年撞擊地球,造成比2004年12月印度洋地震海嘯更可怕的破壞。為了保護我們生存的地球,NASA近日啟動“太空防衛(wèi)項目”第一步,決定安放跟蹤儀監(jiān)視小行星“阿波菲斯”的確切軌道。這被世人稱為“地球保衛(wèi)戰(zhàn)”的開始。
危機
阿波菲斯致命的敵人
“阿波菲斯”是天文學家已知的近800顆具有潛在威脅的小行星之一,更是少數(shù)幾顆天文學家們希望可以進一步詳細研究的天體之一。
“阿波菲斯”小行星是一顆繞太陽運行的近地小行星,其形狀不規(guī)則,直徑僅320米左右,質量約4200萬噸。是在2004年6月被發(fā)現(xiàn)的,此后失去蹤跡,直到6個月后又再次被發(fā)現(xiàn)。2004年圣誕前夜,科學家們在NASA的“近地天體計劃”辦公室中計算出,“阿波菲斯”將在2029年4月13日與地球擦身而過??茖W家們通過對“阿波菲斯”小行星進行不間斷地觀測,并估算的數(shù)據(jù)顯示,至2029年“阿波菲斯”小行星與地球的之間的距離為18640英里,這個距離比多數(shù)的通信衛(wèi)星與地球的間距還要近幾千英里。
當“阿波菲斯”接近地球時,其運行速度為每秒5.9公里。如果擊中地球,將產生相當于11萬顆廣島原子彈爆炸所產生的能量,等同于整個紐約市及其周圍區(qū)域的地方都會瞬時毀滅;如果它撞擊在海洋中,那么將引起毀滅性的 海嘯,比2004年印度洋大海嘯更猛烈。因此,天文學家如此描述“阿波菲斯”:一個致命的敵人。
2029與地球擦身而過
2029年4月13日,黑色星期五,數(shù)以百萬的人們會來到戶外,抬頭仰望,驚異于自己的好運。小行星“阿波菲斯”將與地球擦身而過,一個光點劃過夜空,比許多人造衛(wèi)星更快,比大部分恒星更明亮。
2029年4月13日,小行星“阿波菲斯”將會在30000公里的高空飛掠過地球。相比之下,地球同步衛(wèi)星的軌道高度為36000公里。在距離最近時,這顆小行星將會明亮得像一顆3等恒星。即使在城市的燈光中,在非洲、歐洲和亞洲肉眼可見。有記載以來,還沒有人曾經見過太空中如此明亮的小行星。
科學家們預測到,2029年,當阿波菲斯在地球附近呼嘯而過時,地球的引力會將這個天體扭成一種復雜的轉動搖擺的狀態(tài),引力所產生的扭矩還可能將“阿波菲斯”撕裂。
這樣的事件從未被見證過,科學家們將獲得有史以來最好的一次機會,來觀察地球的引力如何影響一顆小行星的運動狀態(tài)。而這種研究,對于科學家們應對那些與地球有相撞危險的其他天體來說極具參考價值,因為小天體與地球接近時,都將發(fā)生類似的狀態(tài)變化。
2036撞向地球
當小行星“阿波菲斯”于2029年在距地球表面3萬多公里的高空掠過地球后,其自身狀態(tài)和運行軌道將因地球引力而發(fā)生變化。這一變化足以導致它在7年后,也就是2036年“擊中”地球。所產生的力足以使美國德州消失,或使兩個歐洲國家消失。在如此毀滅性的撞擊中,地球上的生物難以逃過此劫。一位俄羅斯科學家預言,2036年某天,一顆小行星將撞擊地球,其爆炸產生的能量相當于11萬顆在廣島爆炸的原子彈,地球上的生物將受到毀滅性打擊。
在俄羅斯圣彼得堡舉行的小行星和彗星安全問題研討會上,俄羅斯天文學家肖爾制作了一個模型,假設“阿波菲斯”擊中太平洋,將會掀起200米高的巨浪,它的沖擊波掀起的灰塵,將籠罩地球上1/4的地區(qū),這一地區(qū)里的動植物和人類將因為嚴寒和食物鏈被破壞而死去……
措施
NASA將發(fā)射“引力拖車”避免天地大沖撞
為避免小行星“阿波菲斯”可能在2036年與地球相撞,美國宇航局決定為其裝上一個無線電跟蹤儀,以跟蹤監(jiān)視它的確切軌道。世界各國的科學家緊密合作,用各種辦法來保衛(wèi)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1.安放跟蹤器
據(jù)NASA報道,2013年是觀察“阿波菲斯”空間運行軌跡的最佳時機。屆時,如果觀察結果證實了這塊太空巨石撞擊地球的可能性,搭載著無線電跟蹤器的太空船將在10年內啟程飛往“約會”地點。倘若跟蹤儀顯示小行星確實將與地球相撞,美國宇航局將設法使其偏離原來的軌道以避開地球。
2.“引力拖車”
美國宇航局準備在“阿波菲斯”2029年飛臨地球時,用“引力拖車”將其引開。在2029年小行星經過地球附近時,只需發(fā)射一枚約1噸重的“引力拖車”飛船,就可以明顯改變這顆小行星的運行軌道。為做到萬無一失,科學家還需要進一步考核。第一步,在地面進行觀測,計算“拖”開小行星的可行性;第二步,研究人員應該演習考證“引力拖車”成功機率;第三步,以前已有飛船靠近小行星進行空間勘測,收集的數(shù)據(jù)對“引力拖車”很有幫助。“引力拖車”是一種創(chuàng)新思維。之前防撞擊是利用爆炸的反沖力改變小行星的運行軌道,而“引力拖車”不再需要爆炸,而且沒有核污染。
3.發(fā)射太空飛行器
人類已經想出了不少避免小行星與地球碰撞的方法。
美宇航局宇航員盧杰和斯坦利·洛沃已擬定一個方案:發(fā)射一艘太空飛行器,利用其對“阿波菲斯”小行星產生的引力,讓它不會撞上地球。
有科學家提出,可以讓太空飛行器以與小行星相同的速度和方向與它“并肩而行”,當兩者達到相對靜止的時候,用機械臂去“推一下”,改變其運行軌道。還有人提議在小行星上安置“巨型 火箭驅動器”,改變其軌道;或者在太空中放置一個巨大的聚光鏡,反射太陽光將小行星汽化。
4.建太空保護網
一個直徑1公里左右或者更大的近地小行星一旦撞擊地球,足以造成人類歷史上空前的劫難,這一事實一直激勵人們?yōu)榈厍蛑谱饕粋€保護網,并讓人們思考:如何才能使這些可能引起災難的小行星轉移方向。
“太空護衛(wèi)項目”則是由一群相互之間有聯(lián)系的組織、機構共同擔當,其中一些組織接受了NASA的資金支持,承諾滿足美國國會的要求,即在2008年以前測定90%直徑1公里以上的近地小行星。2003年,NASA又提出一個項目,建議在2028年以前投入25億至45億美元的資金,測定90%直徑在140米以上的近地小行星。
新聞資料
解讀小行星
小行星是一些圍繞太陽運轉但因為太小而稱不上行星的天體。小行星可大至如直徑約1000公里的小行星,小至與鵝卵石一般。有16顆小行星的直徑超過240公里。它們位于地球軌道以內到土星的軌道以外的空間中。而大多數(shù)小行星集中在火星與木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帶里。有些小行星的軌道與地球軌道相交,有些小行星還曾與地球相撞。
由于小行星是早期太陽系的物質,科學家們對它們的成分非常感興趣。宇宙探測器經過小行星帶時發(fā)現(xiàn),小行星帶其實非??諘?,小行星與小行星之間分隔得非常遙遠。如果將所有的小行星加在一起組成一個單獨的天體,它的直徑還不到1500公里———比月球的半徑還小。
小行星的命名權屬于發(fā)現(xiàn)者。早期喜歡用女神的名字,后來改用人名、地名、花名乃至機構名的首字母縮寫詞來命名。
閱讀:54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