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對我國2006至2010年間經濟總量的凈損失將超過3000億元。”中科院院士、中國疾控中心疾病預防控制所所長曾毅今天下午在“院士與中國”學術報告會上作了題為《艾滋病的預防與控制》的演講。他指出,我國在艾滋病疫苗研究上,與國際先進水平也相差甚遠。甚至還比不上一些發(fā)展中國家。
曾毅感慨,目前已在國際上完成或正在進行的120多個艾滋病疫苗臨床試驗中,在我國進行的只有兩項,而且試驗的疫苗均沒有我國的自主知識產權。
曾毅認為,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上游研發(fā)資金的投入嚴重不足,研究創(chuàng)新不夠,隊伍間缺乏合作,疫苗研發(fā)上下游脫節(jié),致使完成研制的疫苗進入規(guī)范化生產以及臨床報批的周期太長。他說:“研制疫苗是一個系統工程,但我們仍然采用條塊分割的資助方式,缺乏連續(xù)和跟蹤的自主機制。由于各類課題分散設立,每個課題的經費額度都不大,各個隊伍只有獨自研究,很少開展合作,無法形成合力。”
對此,他建議,應盡早啟動國家艾滋病疫苗計劃,整合核心資源和骨干隊伍,形成從實驗室研究、中試生產到臨床實驗的完整的疫苗研發(fā)系統。他認為,當務之急是成立艾滋病疫苗發(fā)展戰(zhàn)略專項基金,大幅度增加經費投入。并在此基礎上調整投入重點,鼓勵以企業(yè)為主體的創(chuàng)新模式;實施課題分類資助,形成對不同階段艾滋病疫苗研究的連續(xù)資助機制。
目前,我國已初步建立了艾滋病疫苗生產的技術平臺,大規(guī)模分子流行病學研究也奠定了我國艾滋病疫苗研究的堅實基礎。在重組痘苗病毒載體艾滋病疫苗、DNA和安卡那株痘苗病毒艾滋病疫苗等方面,也取得了進展。
上一篇: 海底撈出古青銅器 神秘機器疑是最早計算機
閱讀:43
標簽: